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18年1月27日)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18年1月27日在山東省第十三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高級人民法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省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扎實推進司法改革,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實現新發展。五年來,全省法院收案625.7萬件,結案615.4萬件,結案標的額1.8萬億元,分別比上個五年上升32.9%、31%和190.7%。其中省法院收案4.5萬件,結案4.6萬件,分別比上個五年上升12.2%和23.2%。2017年全省法院收案146.2萬件,結案148.2萬件,反映辦案質量的主要指標持續向好。
一、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始終堅持法院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五年來,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引領法院事業不斷開辟新境界。
(一)始終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全省法院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省委和各市縣(區)黨委切實加強對法院工作的領導,定期聽取法院黨組和法院工作匯報,支持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謀劃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幫助解決執行難等困難問題,為法院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二)始終堅持服務大局職能定位。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組織開展五項專題調研,印發保障金融安全、推動科技創新、司法處置“僵尸企業”等意見,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服務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領先發展。認真落實省委關于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部署要求,積極服務平安山東、法治山東、美麗山東建設,找準職能定位,強化司法擔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參與社會治理創新,防范社會風險。加強司法建議工作,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校園安全、民間借貸、寄遞物流管理等問題,提出司法建議9800余條,為黨委政府決策和有關部門加強管理提供參考。
(三)始終堅持司法為民根本宗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解決對待群眾的感情態度問題入手,總結推行“四心工作法”,引導干警接待當事人要熱心、傾聽訴求要耐心、審理案件要細心、解決問題要誠心 ,用“四心”溫暖群眾、救濟權利、化解紛爭。加強對弱勢群體、困難群體權益的司法保護,開通“綠色通道”,堅持快立快審快執。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合法財產與違法犯罪所得、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切實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維護企業家的人身安全和自主經營權益,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加強涉訴信訪工作,推行院領導帶班接訪、閱辦人民來信制度,滿足群眾合法合理訴求,依法化解了一批涉訴信訪老案,赴省進京訪數量連續5年下降,2017年重點信訪案件化解率為95.9%。
(四)始終堅持公正司法價值追求。大力實施精品審判工程,堅持從個案公正抓起、從大要案抓起,有8個案例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78個案例被評為全國法院指導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堅持司法中立、平等保護,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行政相對人,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各地法院普遍建立法治教育基地,與電視臺合辦《法院在線》等欄目,結合典型案例以案說法,褒揚誠信義舉,倡樹美德善行,引導社會公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保障經濟文化強省建設
全省法院突出抓好審判工作第一要務,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任務,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9.9萬件,判處罪犯36萬人,其中2017年審結6.5萬件。依法嚴懲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犯罪,對暴力恐怖、涉黑涉惡、邪教、毒品犯罪和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依法應當重判的堅決重判,該適用死刑的堅決判處死刑,對1.9萬人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在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的同時,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初犯、偶犯以及未成年人,依法從輕、減輕處罰。加強對婦女、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護,審結拐賣、性侵婦女兒童和校園欺凌、虐待被監護、看護人犯罪案件8980件,判處罪犯9783人。依法懲處職務犯罪,認真落實“打虎”“拍蠅”“獵狐”等部署,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1.1萬件,判處罪犯1.4萬人,其中審結薄熙來、蘇榮等11名原中管干部、52名原省管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彰顯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依法懲治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依法懲處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內幕交易犯罪等案件1510件。依法懲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審結案件1878件,判處罪犯3024人。依法懲處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犯罪,審結案件674件,判處罪犯1464人。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將薄熙來案等重大職務犯罪案件、聶樹斌案等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指定我省法院審理,最近于歡故意傷害案、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龐紅衛非法疫苗案入選2017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反映出全省法院刑事司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一審民商事案件348.3萬件,其中2017年審結75.2萬件。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人身財產權益的關切,審結婚姻家庭、損害賠償、醫患糾紛等案件117.4萬件,追索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勞動爭議案件14.7萬件,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等涉農案件3.1萬件,加大調解力度,促進社會和諧。深化司法擁軍工作,印發關于加強涉軍維權工作的意見,定期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加強了對軍人軍屬權益的保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審結買賣、租賃、房地產、建設工程合同糾紛等案件95.6萬件,民間借貸、金融借款、融資租賃等案件92.1萬件,保障金融安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做好“僵尸企業”司法處置工作,審理企業破產、重整等案件1445件,讓不具有發展潛能的無效供給、過剩產能有序退出市場。促進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爭取最高人民法院支持,設立濟南、青島兩處知識產權法庭,對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實行跨區域集中管轄,21個基層法院獲準管轄一般知識產權案件,共審結專利權、商標權等案件3.2萬件。保障“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省戰略實施,審結涉外商事、海事海商等案件1.1萬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優化開放型經濟發展環境。
(三)充分發揮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工作職能。五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結一審行政案件8.1萬件,其中2017年審結1.5萬件。牢固樹立依法監督行政理念,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或履行法定職責等8460件,切實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發揮了“官民矛盾”減壓閥、緩沖器的作用。支持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等職能,駁回行政相對人不合法起訴或訴訟請求3.2萬件。制定促進征收拆遷工作法治化的9項措施,支持城中村、棚戶區改造,審結征收拆遷案件3635件,沒有發生因審理不當而引發重大影響的事件。加強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省政府與省法院聯合召開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電視會議,推行行政審判白皮書的做法,開展“百名廳(局)長觀摩庭審”活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由2013年的236人(次)上升至2017年的5677人(次)。加強國家賠償工作,審結國家賠償案件1264件,決定賠償4852萬元,維護了賠償請求人的合法權益。推進司法救助法治化,印發國家司法救助實施辦法,為3952名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金8425萬元,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困難群體的關懷。
(四)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印發促進綠色發展的意見,省法院專門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案件歸口審理。依法懲治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審結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破壞性采礦、非法占用耕地等刑事案件2218件。審結環境資源類民事案件5510件,加大損害賠償金判處力度,促進生態環境修復。審結環境資源類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案件2435件,支持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推進環境公益訴訟工作,分別印發辦理省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檢察機關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意見,審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30件。煙臺中院審結長島自然保護區候鳥遷徙環境公益訴訟案,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涉案企業及時拆除風力發電設備,促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
(五)充分發揮執行工作職能。五年來,特別是2016年我省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率先基本解決執行難重點推進省份以來,在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全省法院共執結案件158.5萬件,其中2017年執結43.4萬件,執行到位1189.6億元。全省三級法院普遍建立執行指揮中心,與金融、公安、工商、國土、房管等部門建立財產查控系統,推行網絡司法拍賣等做法,執行工作模式實現重大轉變,被執行人難找、財產難尋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加大失信懲戒力度,累計將95.4萬名失信被執行人納入“黑名單”,在融資信貸、招標投標、市場準入、出國出境、高消費等方面進行限制,通過征信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予以曝光,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堅決懲治拒執行為,與檢察、公安等機關聯合印發打擊拒執犯罪的意見,對2.8萬人決定司法拘留,對359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17年,集中實施“百日執行攻堅”等專項行動,增強執行工作強制力、威懾力,執結三年以上歷史積存案件2361件。
三、深化司法改革,促進嚴格公正規范文明司法
五年來,全省法院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改革這一“牛鼻子”,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工作效能明顯提升。2017年,全省法院案件結收比為101.4%,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95件,比2016年改革前法官人均結案增加101件,這一成效充分證明了黨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頂層設計的英明正確。
(一)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推開。開展法官員額制改革,嚴格選任標準和程序,全省遴選首批員額法官7569名,法官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建立新型辦案模式,組建審判團隊5513個,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突出法官主體地位。落實誰辦案誰負責,院庭長不再簽發未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改變了“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行政化模式。轉變監督管理方式,明確司法權力清單,對辦案流程、審限監督、實體裁判等9個方面進行規范,由法官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做到放權不放任、監督不越位。建立法官績效考核機制,強化職業權益保障,激勵法官多辦案、辦好案。
(二)訴訟制度改革扎實推進。開展立案登記制改革,暢通申訴申請再審渠道,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7.8%,立案難、申訴難問題基本解決。開展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加強對偵查、公訴機關的監督制約,尊重和聽取律師辯護意見,提高證人出庭率、刑事辯護率,不斷完善防范冤假錯案長效機制,確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開展認罪認罰從寬、輕微刑事案件速裁改革試點,濟南、青島法院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7天,當庭宣判率為97.5%。開展減刑假釋制度改革,印發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規定,明確對職務犯罪、涉黑犯罪、金融犯罪三類罪犯的減刑假釋一律開庭審理、從嚴掌握,2017年共裁定不予減刑假釋355人。開展繁簡分流機制改革,2017年簡易程序適用率比2013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縮短了辦案周期,減輕了群眾訟累。
(三)多元化解糾紛機制更加完善。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出臺《山東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認真抓好《條例》的宣傳實施。全省三級法院普遍建成訴調對接中心,與金融、保險、醫療、消協等行業組織共同搭建平臺,目前已有636個特邀調解組織、2513名特邀調解員進駐各級法院及人民法庭。推廣“濰坊經驗”和沂源縣法院“訴訟風險五筆賬”的做法,引導群眾理性選擇解紛方式,近20%的民商事糾紛化解在訴前。2015年6月在全國率先實行律師代理申訴制度,兩年多來值班律師接待群眾咨詢1.5萬件,經咨詢不再申訴的5300余件,化解信訪案件837件。隨著多元化解糾紛機制的完善,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矛盾糾紛,我省法院收案增幅連續5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收案數量由2012年全國第1位降至2017年第5位,體現了新時代人民司法與人民調解優良傳統的有機結合。
(四)陽光司法工程深入實施。建成審判流程、庭審直播、執行信息、裁判文書“四大公開平臺”,堅持每庭必錄、每日必播,省法院公開開庭的民商事案件全部直播,裁判文書上網實現制度化,全省法院上網公布裁判文書累計342.3萬份。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完成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122.8萬件,比上個五年上升173%。注重新媒體運用,省法院微博、微信影響力連續多年居全國法院前列。薄熙來案等大要案公開審理、微博直播,聶樹斌案復查公開聽證、全程播報,于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圖文+階段性視頻”方式直播,使案件審理成為一堂堂全民參與的法治公開課、普法教育課。
(五)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制定實施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設五年發展規劃,實現全省三級法院及人民法庭互聯互通、業務支持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建成信息化3.0版。建立訴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網、訴訟服務熱線“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銜接,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開通山東法院律師服務平臺,提供立案、材料收轉等業務功能,目前已經有1865家律師事務所、2.4萬名律師參與使用。建成一體化辦案平臺和智審系統,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減輕了辦案人員的事務性負擔,提升了工作效能。全省三級法院普遍建立信息集控中心,對審判工作節點在網上同步記錄、動態管理、可視化監督,實現司法統計數據自動生成、實時更新、智能分析,為加強監督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保障法院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五年來,全省法院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印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堅持全面從嚴、持續從嚴,隊伍素質不斷提高,基層工作更加鞏固。
(一)突出政治引領。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導干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切實強化黨建工作責任,印發加強全省法院黨的建設的意見,把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列為必修課,深化審判團隊黨的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開展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法官宣誓、讀書薦書文明創建等活動,堅定職業信仰,激發工作熱情,五年來有528個單位和1143名個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
(二)增強履職能力。加強業務指導,審結二審案件35.1萬件、再審案件1.6萬件,其中二審改判3.3萬件、再審改判4792件,并實行改判發回案件逐案講評制度,制定職務犯罪、保險糾紛等類案裁判指引,統一了裁判標準。深入實施“一線磨礪計劃”,組織辦案標兵、接訪能手、裁判文書評選活動,開展全員培訓、崗前培訓、專題培訓,其中省法院舉辦三大訴訟法、民法總則、裁判文書說理等各類培訓班286期,培訓干警3.4萬人(次)。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基層、建設基層,建設或修繕人民法庭488處,建成2745處科技法庭,在表彰獎勵、學習交流等方面向基層傾斜,推薦的省級以上表彰名額85%來自基層,激發了基層工作熱情。五年來,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辦案537.5萬件,占全省法院結案總數的87.3%,有10個基層法院被評為全國模范法院或優秀法院,錢繼紅、王麗等37人被評為全國模范法官、優秀法官或辦案標兵,均是獲評數量最多的省份。
(三)持續正風肅紀。馳而不息糾正“四風”,開展司法作風專項整治,對消極執行、涉案款物管理等進行專項治理,對中院、基層法院、人民法庭全部進行了明察暗訪,冷橫硬推等司法不嚴格、不規范、不文明、不作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健全完善內控機制,制定涉及預算、收支、車輛、資產管理等12項制度,五年來省法院“三公”經費支出年均下降16.1%。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定期開展廉潔司法集中教育,推行“廉潔司法大家談”的做法,梳理并防控9項69個廉政風險點,強化對干警的業內業外監督,筑牢拒腐防變“防火墻”。堅持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五年來查處干警違反工作紀律、審判紀律等371件445人,對履行責任不力的39名領導干部進行問責。堅決懲治司法腐敗,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對47人進行查處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四)自覺接受監督。全省法院認真負責地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誠懇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紀檢監察機關法紀監督,依法接受檢察機關訴訟監督,與法學界、律師界等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促進了公正司法。省法院連續5年召開學習貫徹全國、全省“兩會”精神視頻會議,先后就規范司法行為、人民陪審員工作等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辦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100件,處理來信738件、來電1541人(次),接待來訪657人(次),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特邀監督員旁聽庭審、視察、座談2198人(次),加強和改進了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省法院干警戮力同心、奮力拼搏的五年,也是全省法院工作闊步前行、蓬勃發展的五年。五年來,廣大干警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用忠誠乃至生命筑起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譜寫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動人篇章。五年來,全省法院圓滿完成繁重辦案任務,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層工作邁上新的臺階,人民法庭建設、人民陪審員工作、信息化建設、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和大要案審理、律師代理申訴、司法警務保障等工作,得到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和推廣。這些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級黨委領導、人大監督和政府、政協、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謹代表省法院,向全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法院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面對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思想觀念、管理模式需要改進,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辦案任務日益繁重,案件數量持續增長,基本解決執行難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審判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面對司法改革帶來的新考驗,新型辦案模式仍然處于磨合期,人員分類管理屬于新生事物,改革配套措施需要加快落實,對司法改革規律、法院工作規律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基層法官辦案壓力較大,審判力量配置、法官職業保障、監督管理機制等有待完善。四是面對作風建設的新要求,嚴明紀律、改進作風的長效機制仍需健全完善,特別是干警違紀違法現象仍然時有發生,有的甚至濫用職權、貪贓枉法,嚴重損害了司法形象,黨風廉政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全省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要求,進一步提高公正司法、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水平,努力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是政治站位要有更高標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認真組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大培訓,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站穩政治立場,旗幟鮮明講政治,始終做到維護核心、絕對忠誠、聽黨指揮、敢于擔當。二是服務大局要有更新作為,研究制定更好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打好三大攻堅戰、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積極參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努力在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方面實現新突破。三是司法為民要有更實舉措,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審理涉民生案件、基本解決執行難、推進精細化接訪、升級訴訟服務上下更大氣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改革創新要有更大力度,堅定不移深化司法改革,努力在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嚴格公正司法、智慧法院建設、重點難點問題解決方面走在全國法院前列。五是隊伍建設要有更嚴要求,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意見,堅持黨建引領,增強履職本領,持續正風肅紀,推進重心下移,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司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代法院隊伍。
各位代表,新時代呼喚新氣象,新征程要有新作為。在新的一年里,全省法院決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本次大會決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奮力開創全省法院工作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和諧美麗現代化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